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本平台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机密
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本平台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机密


2025年11月12日,“巴蜀地望 天府脊梁”——促进龙泉山与《龙泉山传》文旅资源转化利用推动龙泉驿文旅融合发展协商暨研讨会举行,中国作协、四川省文联等机构领导以及特邀专家,近百人齐聚一堂,共商如何转化利用龙泉山与《龙泉山传》文旅资源,为龙泉驿区文商体旅融合发展赋能。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文联名誉主席梁平,成都市文联主席杨晓阳,区政协主席曾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雍峰,区政府副区长王旭涛,区政协副主席江永胜,以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艾莲等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围绕如何深度挖掘龙泉山生态文化资源与《龙泉山传》人文价值展开深入探讨。
以下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艾莲在研讨会上的发言要点:

凸凹用80余万字的长篇为龙泉山作传,龙泉山“巴蜀地望、天府脊梁”的形象首次被定格并敞亮。非人物类的传记,如山河地理传、自然传记、城市传,其成功的秘密是作者的一往情深;作者忘我投入,读者才能被带入。《龙泉山传》是凸凹包含激情带着BOWU的态度创作的,因此特别能打动读者。
倡导新博物学的刘华杰把新博物学的价值立场提炼为BOWU。BOWU是“博物”二字的拼音,体现了对中华独特博物文化传统的尊重。BOWU也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B就是Beauty,美丽,天地大美,自然全美。O就是Observation,观察,乾坤生意,体察入微;不限于科学家的观察、实验;重要的是自己去观察、去判断。W就是 Wonder,惊奇,感受惊奇,童心聪慧。U就是 Understanding,理解,寻求理解,互利顺生。用BOWU的态度接近天地自然、书写河流山川,往往引人入胜。
凸凹写出了龙泉山的美丽。山脉美、水脉美、文脉美,自然美、人文美、人情人性美、生态美。神奇的大佛村美,北周文王碑、天落石摩崖造像、石佛寺、龙泉山石刻陈列馆、蟠龙山蜀汉遗迹、古战场故址、古东大路、汉代崖墓群、观花亭等,“掩映在村境漫山遍野的桃林中”;大佛村的“天池”美,一两亩大的蓄水池,“平时静悄悄的”,“桃花一开——它跟着开了”,“远拍出来,航摄下来,整个天池,就像肤色粉嘟嘟、红光满面的龙泉山,戴着一顶美轮美奂的花环”,也像“一只香艳的酒杯”。书房村的村舍美,“各自为政,把房舍撒在果园中,偎着果子入睡,合着花儿呼吸”。一则《龙泉山赏月记》完全就是美文,“直到夜,9点半许,东边的山头终于有些微白了——山的头也生华发”,“先是兰波的一芽,再是王洛宾的半个,再是残缺的庞德;与廓线相切时,张若虚的那个出现了”,“月亮离山的廓线丈把远时,我恍若置身海底——整个夜空是深黑的海水。月亮漂浮在海平面上……”,“从没看见过的那么干净的月光:白得结实,丰腴,似可伸手揭下,贴于怀中,家去——” 。古今中外过境龙泉山、寓居龙泉山的“外乡人”,他们的文华“在青山绿水、寺庙钟声、楼阁亭塔和动人友情中赋形,在龙泉山文脉的内部划出了一道太阳神鸟的闪电”。“家山”龙泉,美得惊心动魄。
凸凹亲身丈量、深入考察了龙泉山。他住在龙泉山下已经三十余年,“无数次出门登临山脊抚风摸景,无数次下山蜷蛰宅室”。2023年4月30日,凸凹开始正式、连贯的龙泉山考察,“一站一站走,一站一站勘山察水”,“历时一两年,来来回回将龙泉山脉跑了个遍”,宿仁寿、井研、安州、罗江、三台、简阳……,把“一都、二阳、两山、五市二十八区县”境内的各段龙泉山仔仔细细地研读一遍。“一都”在中段,大致北起沱江,南至岷江江口镇一线,主体为成都;“二阳”在北段,为绵阳、德阳;“两山”在南段,为眉山、乐山;“五市二十八区县”则包括绵阳市3个:安州区、涪城区与三台县,德阳市5个:罗江区、绵竹市、中江县、旌阳区及广汉市;成都市13个:金堂县、新都区、青白江区、金牛区、成华区、锦江区、龙泉驿区、成都东部新区、简阳市、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双流区及新津区;眉山市4个:彭山区、仁寿县、东坡区还有青神县;乐山市3个:市中区、井研县以及五通桥区。跟嘉楠同行,与老蓝相约,跟山民聊天,向各地文友请教。
凸凹笔下的龙泉山不断给读者以惊奇、惊喜。仰天窝的徒步,山脊的视野,“开门见山”的偏好,石经寺的历史,民宿的个性;陈子庄简淡孤洁的“龙泉山水册”、周春芽张扬恣肆的“桃花绿狗”、嘉楠在龙泉山上创作的不可方物的“成都雪山长卷”,五市二十八区县与龙泉山有关的人,都能在书中找到熟悉而又陌生的龙泉山。凸凹把龙泉山称为“家山”,家山北望觅知音,亲密的情感洋溢在作者的字里行间,荡漾在读者的眼中心田。物的传记、地理的传记,只有与人的需求、情感与经验向链接,人的最深层的情感需求是“被看见”,才能建立信任与联结,引发共鸣与认同。龙泉山不断激发着凸凹的好奇心,《龙泉山传》也将触动以2100万成都人为主体的五市二十八区县人们的探索欲。
凸凹理解、关注龙泉山的发展与走势。龙泉山的地质年代、人文历史,山水胜境、文脉滋蔓,民俗传统、佛道兴衰,古典诗文、现代时尚,经济基础、产业格局与生态价值,凸凹在80多万字的《龙泉山传》里一一铺陈,细细展开,不愧是龙泉山的“百科全书”。
凸凹塑造了龙泉山,龙泉山成就了凸凹。《龙泉山传》是继《成都物候志》《成都传》后,非虚构成都的新收获。
编辑:何建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天府书展|当阅读走出书页,“安逸四川”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天府书展|三地联动、微剧破圈!“文化名家采风行”启幕,四川文旅融合探索新范式
天府书展|阿来与乔叶,带我们走向诗与远方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