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本平台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机密

活动现场

“中国羌年”启幕:非遗+消费+媒体赋能,焕活“锦绣天府・安逸四川”

11月20日晚,北川新县城新生广场灯火璀璨,随着羌笛奏响、锅庄起舞,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暨“中国羌年云境北川安逸消费”首届国际非遗消费季正式启幕。这场以“羌年”为核心纽带,串联起非遗传承、熊猫IP、低空经济与消费场景的文化盛宴,不仅是“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四川画报社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以媒体赋能、招商联动、跨界融合为路径,激活非遗文旅价值的创新探索。

CJX00855_副本.jpgCJX01213_副本.jpg 

●羌年“升遗”遇消费升级,非遗从“名录”走向“生活”

2024年12月,“羌年”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这一古老民俗的保护传承迈入新阶。而在北川——羌年的核心传承地,这场消费季的启幕,正是对“非遗活态传承”的鲜活诠释。

“羌年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可体验、可消费、可分享的生活方式。”开幕式现场,四川画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活动主办单位之一,四川画报社深度参与羌年系列活动的策划与落地,将“尔玛吉”(羌语“吉祥欢乐的节日”)的文化内核,转化为“看非遗、玩非遗、买非遗”的全链条消费场景。从友谊园的羌族传统婚俗沉浸式旅拍,到沙朗恰九州湖的千人羌服秀;从云珍羌绣体验馆的针线传情,到石纽路美食集市的白山羊长桌宴,非遗元素贯穿消费全程,让数十万慕名而来的游客在祭天祈福、民歌传唱中,触摸“云朵上的民族”的文化肌理。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紧扣“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内涵,将羌年非遗与北川“大禹、大爱、大熊猫”核心IP深度绑定。开幕式上发布的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既包含“羌年民俗・非遗传承”体验之旅,也涵盖“巡航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之旅,实现了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与消费场景的有机融合,让“安逸四川”从抽象品牌转化为可感知的文旅体验。


●媒体跨界主办+精准招商,搭建非遗与品牌的共生桥梁

作为兼具媒体属性与文化传播职能的主办单位,四川画报社跳出传统媒体“记录者”的单一角色,以“组织者”“链接者”的身份,为非遗消费季注入跨界活力。在招商工作中,四川画报社精准对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品牌调性,成功引入叙府酒业、时尚品牌——来寮等优质企业,构建起“非遗+白酒文化”“非遗+时尚设计”等创新合作模式。

叙府酒业的参展,让川酒文化与羌年非遗实现了味觉与文化的双重共鸣。活动现场,以国家级非遗羌绣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级非遗羌绣传统刺绣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的羌绣纹样为灵感的“叙府酒・羌缘”限量版礼盒、融合羌笛音律的品鉴体验,让“川酒+非遗”成为消费新亮点;时尚艺术香氛品牌——来寮则带来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的香薰系列,将陈云珍羌绣的纹样转化为潮流符号,通过“农历羌年限量版香薰系列”的羌年首发,让古老非遗焕发时尚活力。“招商不是简单的商业植入,而是寻找文化与品牌的契合点,让品牌成为非遗传承的参与者,让非遗成为品牌的文化底色。”四川画报社招商负责人介绍,此次招商聚焦“文化赋能商业,商业反哺文化”的双向奔赴,既为活动注入了市场活力,也为非遗的产业化、品牌化探索了路径。

在系列活动的主办统筹中,四川画报社充分发挥媒体资源优势,将文化传播与活动落地深度融合。从羌年主题文化交流会的国际学者沙龙,到“人民军队忠于党”书画展的文化呈现;从千架无人机光影表演的视觉策划,到抖音生活季的线上宣发,四川画报社以专业的内容生产能力,让非遗传播突破地域限制,让“云境北川”的文旅魅力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触达全国受众。同时,通过“云上北川”小程序的沉浸式互动游戏与线下体验的联动,构建起“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的闭环,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媒体+”模式。



●从县域实践到全域样本,文旅融合的“北川答案”

北川作为羌年的重要传承地,此次以消费节为载体,探索出一条“非遗保护+文旅消费+县域经济”的融合发展之路,这正是“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建设在县域层面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每年羌年期间,北川能吸引近百万游客,而此次消费季更是将活动周期延长至两个半月,涵盖民俗、低空、运动、康养等多个业态,预计将带动文旅消费持续增长。

四川画报社参与主办的“羌年之旅”巡航大熊猫国家公园活动,邀请全国100所高校大学生深度体验非遗线路,既为非遗传承注入青年力量,也为北川文旅储备了长期传播的“种子用户”;而“森呼吸・悦康养”旅居生活季、冰雪运动挑战赛等活动,则丰富了北川冬季文旅内容,实现“四季有景、全年可游”的文旅格局。这种“非遗为核、多业赋能、全域联动”的模式,不仅让北川的文旅资源得到充分激活,更为四川县域文旅融合提供了“北川答案”。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身份跃升”,到消费市场的“价值变现”,羌年在北川的实践,印证了文旅融合的深层逻辑——文化是根,消费是脉,媒体是桥。四川画报社作为这场实践的参与者、组织者与传播者,以精准的招商链接、专业的活动主办、创新的传播方式,让非遗“走向市场,人人爱”,让“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品牌形象更加具体、更加鲜活。

夜幕下,新生广场的沙朗篝火越烧越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羌族同胞手拉手翩翩起舞。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中,正书写着新的篇章。而四川画报社的探索,也为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文旅品牌的“深度落地”,提供了一条兼具文化温度与市场活力的创新路径。(图片由《四川画报》提供)(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编辑:王欣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主题阅读

天府书展|当阅读走出书页,“安逸四川”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天府书展|三地联动、微剧破圈!“文化名家采风行”启幕,四川文旅融合探索新范式

天府书展|阿来与乔叶,带我们走向诗与远方的对话

读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