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本平台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机密

活动现场

大动作!“四川文学媒体合作联盟” 横空出世,未来局势大揭秘

在数字技术重构文化传播生态的浪潮中,一场深具前瞻性的文学革命正在巴蜀大地悄然展开。3月9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指导,四川省红星(省直)作家协会主办的“春染文心笔赋山河——红星(省直)作协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暨2025第二届新春座谈会”在天艺浓园艺术博览园成功举办。在此次座谈会上,一项旨在整合四川文学与媒体资源、深化跨界协作的重要倡议——“四川文学媒体合作联盟”正式发起,为四川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场跨越纸媒、网络、影视与出版的跨界联姻,不仅标志着四川文学界对“全媒体时代文学命运共同体”的主动求索,更折射出传统文化在数字洪流中寻求突围的深层逻辑。

0K3A9852_副本.jpg

▲活动现场 


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张颖,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蒋蓝,四川省作协名誉副主席何开四、马平以及历任四川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现任省酒业协会首席顾问,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创会理事长王少雄;省人大原副主任,现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创委会主任,省诗词协会党支部书记刘道平;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现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业组组长、省工业文化协会会长蔡竞;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等13位一直关心红星(省直)作协发展的顾问领导出席活动。同时,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舍得酒业、华采堂、中国三线博物馆射洪分馆等部分协会团体单位会员负责人及代表。

0K3A9864_副本.jpg▲四川省红星(省直)作协会长(主席)王怀林


在当日的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上,四川省红星(省直)作协会长(主席)王怀林作2024年工作报告,他在总结中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进一步加强会员服务,推动四川文学高质量发展;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强化协会保障机制;三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多出精品力作。四川省红星(省直)作协专职副会长(副主席)兼秘书长盛红作2024年财务报告,参会理事对协会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理事会由副会长(副主席)黄世海主持。


0K3A9925_副本.jpg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


李后强代表顾问团在讲话中表示,新的一年新气象新作为,红星(省直)作协要起到“架桥摆渡、攀爬带路”的积极作用,他现场提出了一是四川有无“李约瑟之问”,二是四川有无“环境悖论”,三是有无“作家精神”三个论点,带领现场的作家们一起探讨。李后强表示省直作协资源多、人才强、质量高,应该在全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作家多出作品、多出精品,助推四川文人弘扬“作家精神。他还给出了具体的建议:第一,坚持真善美。文学创作需深入生活去伪存真,通过挖掘人性的深度与广度展现人心深处的光明。作家需警惕对消极面的过度渲染,批判应服务于树立良知、捍卫世道人心,而非沉溺于个人趣味。第二,坚守社会责任。作家须具备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通过作品传递正能量,如劝人于平凡中保持勇敢与良善。同时需关注社会现实,以悲悯之心探索乱象中的坚定与温暖,引导读者活得更有尊严。第三,恪守专业素养。真正的作家具备“六项特质”: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持续创作的能力、广博的知识储备、崇高的道德修养、精湛的专业技艺,以及甘于奉献的吃苦精神。如曹雪芹写《红楼梦》耗时十余载,托尔斯泰反复修改作品,均体现对创作的极致追求。第四,拓展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作家需保持独立人格,以独特视角观察社会与人性,拒绝迎合低俗趣味。同时需融合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创作出展现人类心灵高度的作品。“我们认为,作家精神既是文学创作的准则,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回应。它要求作家在艺术追求中坚守真善美,在时代洪流中保持清醒与担当。名著都是揭示人类与自然真相与规律的作品,在社会与环境的界面寻找丰富性、多样性和精彩性,精准把握人与内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作家就是发现者、记录者、探索者、淘金者、描写者,是上帝也是设计师。作家必须永怀童心与爱心,坚守良心、信心、耐心、恒心,有敏锐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必须有超常之眼、之语、之情、之理,才能写出传世之作。”

李后强呼吁省直作协要坚持政治引领与思想教育、推动文学创作与精品战略、注重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大力促进文学交流与传播、突出维护权益与服务管理、着力文学公共服务与理论建设和拥抱新质生产力与做AI时代弄潮儿。李后强表示作家要提升现代认识感悟,推进文学与科技融合。他在谈到AI与文学创作时表示,AI没有灵感、没有情感、没有伦理、不能缺电、不能增殖、不能批判。数据储存量巨大(全世界)、收集整理能力巨大(网上有的都可以)、逻辑推理和对比分析能力强大(比较好坏)、成本低速度快(几秒、几十秒)。AI不是来替代人而是来帮助人。AI不是打败人而是拓展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边界。AI是重要辅助工具,永远不能代替聪明人。汽车、飞机、火箭超越人类生理极限即体力速度,但没有超越人类智力。计算机(电脑)超越人类记忆与计算能力,但没有超越个人智力。AI是数据库+生成(根据收搜结果来生成答案,组合与重构)整理,永远不能超越人类整体智力。AI对传统产业(靠体力低技能)影响巨大,能替代70%人力和工种。三流以下作家、诗人、画家、医生、律师、司机、翻译、客服、教师、编辑、会计、工人等职业将被淘汰。对于创造性很强的工作与岗位,AI则无法取代。作家一定要充分借用AI收集信息、资料与素材,但不能依赖AI创作。他强调:“我们作家要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老百姓。作家协会是我们的家,要给作家以温暖、智慧和力量。要通过多维度职能履行,致力于文学事业繁荣,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创新路径与方式,为四川作家出色、出彩、出圈、出海作出贡献。”

0K3A9937_副本.jpg

▲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张颖


张颖书记代表省作协发表讲话。他首先回顾了四川省红星(省直)作协成立以来在组织建设、创作成果、品牌活动、党建共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表达了扎根时代,引领创新的三个方向,即坚持人民立场,探索形式创新,整合资源优势。并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红星作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生活沃土。二是勇于创新创造,打造文学精品。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文学人才。四是要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氛围。鼓励红星(省直)作协建立文学交流的平台,强化文化担当,以文学助力文旅融合、城市品牌塑造,讲好四川故事、中国故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大的文学力量!

▲“四川文学媒体合作联盟”签字仪式现场


四川省红星(省直)作协自成立一年来,始终秉持着“扎根人民,书写时代”的初心使命,以打造“省直作家的文学家园”为目标,积极探索跨界融合发展之路。协会不仅吸引了10多家企业、学校以及文化机构成为单位会员,还与影视机构共同孵化文学作品原创及转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面对新时代文学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协作成为推动四川文学持续繁荣的关键。

“四川文学媒体合作联盟”的成立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需求。该联盟由四川省红星(省直)作协联合包括《读者报》在内的四川省内首批“21+”媒体期刊、出版机构、文学类网站等共同发起。这些成员涵盖了传统文学报刊、新兴文学类网站与自媒体公众号、各地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文化栏目以及从事文学作品出版发行的相关企业,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文学媒体矩阵。

《读者报》长期坚守服务全民阅读的办报宗旨,深耕文化阅读领域数十载,已然成为四川文化阅读版图中一块坚实的基石。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以敏锐的文化洞察力,精准捕捉时代文学脉搏,精心雕琢每一期内容。从深度剖析经典文学作品背后的创作思潮,到挖掘当代新锐作家的创作风格与潜力,《读者报》犹如一位文学引路人,引领着广大读者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通过一系列文化专题策划,将文学与社会、历史、哲学等多元领域深度融合,为读者呈现出立体、丰富的文化景观,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文化视野,提升了大众的文学鉴赏能力。其在阅读推广活动方面更是不遗余力,深入校园、社区、企业等各个角落,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会、作家见面会、书评大赛等活动,比如与四川省作协连续两年举办“文学川军荐书”短视频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大批忠实读者,构建起了一个庞大且活跃的阅读社群,为推动全民阅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读者报》通过搭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让文学创作不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成为一种全民参与、互动交流的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文学创作与阅读之间的良性循环,为四川文学生态的繁荣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合作内容来看,“四川文学媒体合作联盟”将在多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在作品推广方面,联盟将整合各方资源,为四川作家的优秀作品定制全方位推广方案。纸媒将开辟专版、专栏,深度解读作品内涵;网站、自媒体利用社交平台优势,策划互动话题,邀请作家线上交流;电台、电视台录制有声书、专访节目,用声音传递文字温度。同时,联盟还将建立“四川文学资源库”,联合出版系列丛书,系统性梳理文化成果,拓宽作品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在活动联办方面,联盟将携手举办各类文学活动,如文学创作大赛、文学讲座、研讨会、文学采风活动以及“四川文化高峰论坛”等。通过这些活动,汇聚全省文学创作力量,挖掘潜力新人,让文学走进校园、社区、企业,掀起全民阅读创作热潮,为创作注入鲜活生命力。

信息共享也是联盟的重要合作内容之一。联盟将搭建专属信息平台,实时更新作家动态、作品出版计划、媒体约稿需求等资讯,实现创作资源的精准匹配。同时,媒体分享传播数据、受众反馈,出版发行企业提供行业动态、市场趋势,助力作家把握市场脉搏,调整创作方向,推出契合时代需求的文学精品。

此外,联盟还将设立“青年文学创作扶持计划”,为新人作家提供资金、导师及发表渠道;实施“文学IP活化计划”,推动文学作品的多元化转化;打造“文学在场”直播品牌,创建“城市文学驿站”,创新文学传播方式。

为了激励各方积极参与合作,联盟专设“四川文学媒体合作联盟贡献奖”,从作品推广成效、活动参与度、资源共享活跃度等多维度,每年评选出表现卓越的媒体单位、个人及作家代表,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宣传推广。

在组织机制上,联盟成立了议事办公室作为决策机构,由四川省红星作家协会(省直作协)代表及各成员单位推选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发展战略、审议重大决策。同时,组建专业的秘书处作为执行团队,负责日常联络、项目执行、资源协调等工作,并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联盟运转顺畅高效。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文学与媒体的深度融合将为四川文学的传播与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四川文学媒体合作联盟”的成立犹如投入文坛的深水炸弹,它不仅重新定义了文学与媒介的关系,更勾勒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的路径图。当更多的"破壁"发生在文学与科技、传统与现代之间,巴蜀大地的文化基因将在全媒体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这场始于四川的文学实验,或将为中国文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极具价值的范本。(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编辑:王欣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一校:凌雪梅  二校:何建  三校:董小玥

主题阅读

2024“文轩好书” ⑨ | 听说三星堆和罗丹组“CP”?——《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

2024“文轩好书”⑧丨在时代转角,遇见小巷里的温暖

2024“文轩好书”⑦ | 阿来解读杜甫成都诗,竟藏着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读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