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密林深处,一只名叫康吉的2岁大熊猫正用稚嫩的黑白手掌探索着世界。而在诗意栖居的公园城市成都,“熊猫作家”蒋林伏案疾书,将这只大熊猫的成长经历化作跨越时空的生命寓言。当《熊猫康吉的远行》(美绘珍藏版)于近日上市,并创下抖音平台单店一天销售2000册的奇迹时,这场关于大熊猫、大自然与成长的叙事,悄然掀起了一场跨越年龄层的文化共振。
“我不只是在写大熊猫,写大自然,更是在写我们自己。”在接受采访时,蒋林抚摸着书稿扉页上绘制的熊猫爪印,眼神坚定。这位从2018年起就深耕大熊猫题材的青年作家,试图通过童趣盎然的故事外壳,充分展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灵之美,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深层羁绊,折射人类生态观念的深刻转变。
●大熊猫康吉,是一个勇敢探索、不断成长的生命象征
蒋林被称为“熊猫作家”,绝非偶然。他对大熊猫的热爱由来已久,并一直致力于大熊猫相关文学作品的创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熊猫,关注大熊猫保护事业。在他看来,大熊猫不仅仅是一种憨态可掬的动物,更是大自然的瑰宝,是生态平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用文字为大熊猫代言,让更多的人听到大熊猫的“声音”,感受到它们的魅力。
在创作《熊猫康吉的远行》之前,蒋林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和素材。他深入大熊猫栖息地,观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与大熊猫保护工作者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和背后的故事。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也让他笔下的大熊猫形象更加真实、生动。
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为了让故事更加精彩,蒋林反复打磨每一个情节,不断修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走向。他常常陷入沉思,思考如何让康吉的形象更加立体,如何让故事更具感染力。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他会查阅大量的资料,甚至亲自前往实地考察。在那些漫长的创作日子里,蒋林与康吉一同成长,他仿佛化身为康吉,感受着它的喜怒哀乐。
蒋林最终将这部小说定位为励志成长,讲述的是野生大熊猫康吉在远行中经历种种磨难与挑战,最终找到适宜栖居地的故事,以动物之眼展现了人类生态观念的深刻转变。
众所周知,大熊猫属于独居动物,长大后必须离家寻找栖居地。康吉是一只出生时比一般熊猫宝宝的体重轻很多的大熊猫,先天身体不够强壮,从未远离妈妈的保护康吉成年后,在熊猫妈妈的温情鼓励兼“逐客令”下,它不得不独自远行,完成自己的使命。在寻找领地的过程中,康吉遇到了惊心动魄的危险,在命悬一线时被人类救助,也在患难中收获了宝贵的友谊、独立生存的经验和坚强勇敢的品质;它曾无比依恋母亲、害怕长大,却在一步步前行中克服了内心的怯弱,成长为一只成熟乐观、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的勇敢大熊猫。
为什么要写一只大熊猫远行的故事呢?对此,蒋林直言,野生大熊猫寻找栖息地,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有着相似之处。“大熊猫一般在一岁半到两岁半之间就必须离开一直呵护自己的妈妈,到远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栖息地,开启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个过程,其实是大熊猫逐渐成长的过程。这是每一只大熊猫无法逃避的命运选择,这也是每一只大熊猫都应该追寻的远方。就像我们人类一样,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爱与关怀,但我们不能永远活在父母的庇护下,我们要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在蒋林看来,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指向远方的未知。在时光长河中,我们必须告别那个幼稚单纯的自己,这场告别,是布满荆棘的成长苦旅,却也是通往成熟与强大的必经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说中的康吉,不仅是一只大熊猫,更是一个勇敢探索、不断成长的生命象征。它的每一次跌倒与爬起,都映射着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所经历的挫折与坚韧。康吉的故事告诉我们,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远行,只有勇敢面对挑战,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感受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独特魅力,体悟来自大自然的震撼与美好
《熊猫康吉的远行》不仅是一部励志成长小说,更是一部深刻反映人类生态观念转变的作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评价说,蒋林笔下的文字像一幅幅清新秀丽的水彩画,充满了画面感。“作品从动物的视角看生态,能够极大地唤起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的生成。”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美丽风光,也可以感受到康吉在远行中对家园的深深眷恋。这种眷恋,不仅是对竹林的渴望,更是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背景来创作一部作品到底有何考量?蒋林介绍说,2021年10月,我国在川陕甘三省的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划总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自此这片承载着无数生命奇迹的土地,成为生态保护的璀璨明珠。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位于举世闻名的横断山区,这里地形错综复杂,景观鬼斧神工,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和小相岭等山系纵横交错,尽显独特的地理风貌。它不仅拥有独特的地形,植被类型也极具典型性,从繁茂的森林到珍稀的高山植被,应有尽有。这里更是物种多样性与稀有性的宝库,众多珍稀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生态价值显著,生态系统完整且保持着原真性,宛如一座天然的生态博物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绮丽风光,以及栖息其中的珍稀动植物,宛如大自然精心谱写的华章,亟待我们去挥毫记录,也绝对值得我们用心书写。”蒋林表示,“在《熊猫康吉的远行》中,除了以大熊猫康吉为主要书写对象,我还写了小熊猫、金丝猴、狼、黄喉貂和金猫,以及雉鹑、斑尾榛鸡和珙桐、绿绒蒿、连香树等数十种珍稀动植物。这些珍稀动植物,共同构成了广阔而美好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书中,我通过康吉在远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奇特与壮美缓缓展现在读者眼前。每一次康吉的驻足,每一次它与其他生命的邂逅,都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希望读者翻开这本书时,能真切感受到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独特魅力,体悟到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震撼与美好。”
●在远行的路途中,千万不能被困难吓倒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抵达的远方,愿你的人生,美好而辽阔。”“当你见过辽阔的世界后,才会真正认清自己的生活。”“生活中我们总要做最坏的打算,才能确保最好的结局。”“如果不努力,幸运只会像傍晚的夕阳,很快就消失了。”像这样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的金句,书中还有很多。在这部作品里,蒋林巧妙地将品格教育、自然科普、生态保护融为一体,能让小读者直面成长,敬重生命。
康吉先天体弱,生下来时比正常大熊猫的体重轻很多,看似难以存活。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输在了起跑线。正如康吉这个名字所寄托的妈妈殷切的希望。妈妈由衷地希望康吉健健康康地活下来,平平安安地过一生。“很多人一听输在起跑线,就觉得很遗憾,其实生命不在于起跑线,而在于终点线。身体瘦弱而又天资聪慧的康吉,知道自己先天不足,必须靠后天弥补。所以,在妈妈的鼓励下,他多吃多动,想尽一切办法弥补。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康吉很快追上了同时期出生的大熊猫,并在往后的岁月里,逐渐变得身强体壮、身手敏捷。”蒋林进一步解释道,“康吉拥有矫健的体魄,浑身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可即便如此,他的内心却还不够强大,面对远行,内心满是抗拒。到了必须独自寻找栖息地的时候,母亲的声声催促在耳边不断响起,可他却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束缚住了双脚,迟迟不愿迈出那关键的一步。他对母亲的依恋如藤蔓般缠绕心间,每一个眼神、每一次亲昵的蹭靠,都诉说着不舍。在他眼中,远方的未来是一片黑暗的未知,那些可能存在的危险,让他满心惧怕。但其实,康吉和所有大熊猫一样,生命深处潜藏着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渴求,这是镌刻在基因里的本能。他常常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可每当这种探索世界的冲动涌起,恐惧便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将那一丝丝冲动淹没、压制 ,让他在原地踌躇不前 。”
生命的真谛,在于走过的每一段路,遇见的每一个人,历经的每一场风雨,这些经历共同勾勒出生命的轮廓。小说中,康吉的妈妈也深谙这个道理。她坚持不懈地鼓励康吉,讲故事、讲道理,给他讲建立领地的必要性,教会他如何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逐步建立强大的内心。就这样,在妈妈一次次鼓励下,康吉带着对未来的向往终究还是独自上路了。
“出发前,康康从妈妈那里,得到了鼓励与爱;在与大熊猫成成的交往中,他获得了安慰与启发,并激发起内心的勇气;在与狼乔力的搏斗中,他懂得了什么是坚持;在与小熊猫贝壳的相处中,他收获了友谊;在与黄喉貂黄迪的斗争中,他历经挫折获得智慧;在与金丝猴承天的相处里,他明白了什么是坚强和希望;在与金猫多雅的战斗中,他收获了自信,并懂得了自然界需要相互尊重。”康吉在远行之路上的对手和朋友,以及经历的种种磨难、收获的成功和实现的成长,当然都是蒋林构思和安排的。“这些构思和安排,是以我对人生的理解为基础,以我走过的几十年人生之路为基础,精心打磨而虚构出来的。在这部作品里,每当康吉遭遇困难和麻烦后,都会收获来自朋友的帮助。我想表达的是,在远行的路途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困难,但千万不能被困难吓倒,在下一个转角,我们就会迎来希望。”
有人说,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次远行。我们由一个幼小的生命逐渐成长,慢慢成熟,其实是一个不断离开与远行的过程。“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女儿蒋蔚然,献给所有崇尚智慧、勇气和力量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抵达的远方,愿你的人生,美好而辽阔!”扉页上的这段文字,恰如一把钥匙,精准地开启了蒋林笔下康吉远行故事的深邃内涵,每一字每一句,皆是这场跨越心灵之旅的关键注脚。(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编辑:王欣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一校:凌雪梅 二校:何建 三校:董小玥
2024“文轩好书” ⑨ | 听说三星堆和罗丹组“CP”?——《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
2024“文轩好书”⑧丨在时代转角,遇见小巷里的温暖
2024“文轩好书”⑦ | 阿来解读杜甫成都诗,竟藏着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