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体的成长历程蕴含着人类的深刻秘密,常顾而常新,它自然也是文学作品的常见主题。“熊猫作家”蒋林最新推出的《孩子,你终将长大:熊猫康吉的远行》就是这样一部不论在表现形式上或思想内涵上都有所创新的生态文学作品和成长文学作品。
1月11日,正值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孩子,你终将长大:熊猫康吉的远行》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在北京的新华书店总店城市书房隆重举行。活动由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承办,四川教育出版社、北京国基宏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都文学院协办。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业界导师、博士生导师范军主持本次活动。
蒋林,中国作协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创作了包括《我的邻居是大熊猫》《中国旗舰物种系列·大熊猫星宝》《渝可渝爱》《熊猫福宝》《追熊猫的人》《熊猫花花》《熊猫男孩奇幻旅行记》《熊猫康吉的远行》《熊猫明历险记》《熊猫王》《熊猫王2:荒的守望》等多部熊猫主题文学作品,以此推广大熊猫文化。其作品曾三次荣获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大熊猫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它似熊非熊,似猫非猫,天生萌态可掬,气质独一无二。150多年前,大熊猫在四川首次被科学发现后,从巴蜀大山深处走向全球,并引发人们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情追逐。蒋林表示,大熊猫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文化共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大熊猫。大熊猫具备的科研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等值得我们去挖掘;大熊猫的知识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传播”。
大熊猫是领地意识极强的独居物种,亚成体一般2—3岁才离开母亲,寻找自己的领地。在蒋林看来,这其实也是亚成体大熊猫成长和自我追寻的过程。于是,就有了这部励志成长小说《孩子,你终将长大:熊猫康吉的远行》。这是一部在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上都有重要创新突破的生态题材成长文学作品。它以野生大熊猫康吉独自寻找栖居地的跌宕历险为主线,生动展现了康吉在途中遭遇的重重挑战以及收获的成长蜕变,讴歌了胸怀目标迎难而上、勇于追寻梦想的昂扬精神。作品侧面反映了美丽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成果,折射出人类自然生态观念的深刻转变;作品语言诗意,手绘插图精致细腻,兼具教育性、文学性与艺术性。
在活动现场,韬奋基金会副理事长黄书元,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监事会监事长任超,新华书店总店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何光宇,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四川教育出版社社长雷华等领导致辞,高度肯定了本书在生态文明教育、儿童成长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黄书元认为,本书不仅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形象,更有生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让读者感受到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家园的深深眷恋,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励志故事,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佳作,是一部对青少年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在任超看来,这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生态儿童文学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动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关于成长、爱与勇气的动人画卷,在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意义、成长励志教育的深刻启示、亲子教育与品格教育的交融上达到了新高度。
何光宇表示,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有关大熊猫和大自然的知识,也能够在心灵深处种下热爱自然和尊重生命的种子,有助于他们培养不惧困难、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曹文轩,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韩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读周刊主编、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杨雅莲,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教师程军玲等围绕该书进行交流研讨,从亲子教育、品格教育、自然生态教育等多个主题切入进行交流研讨,分享了与该书相关的独到见解和深刻心得。
曹文轩以视频方式向新书发布表示祝贺,并直言蒋林的《熊猫康吉的远行》给其留下许多印象深刻的地方。“比如书中随处可见的真实亲切的风景描写。这些文字像一幅幅清新秀丽的水彩画,镶嵌在他的行文中,既可作为整体欣赏,也可独立出来欣赏。比如他写‘天是蓝色的,水是蓝色的。白云倒映在水中,在湖面开出白色的花朵。花朵轻柔、蓬松,仿佛用最小的力气轻轻一吹便可散去。’我比较喜欢有画面感的作品。而蒋林在这本书中,不住地向我们展示画面。我写作品往往也喜欢风景描写。离开风景,与我而言,无法想象。我们知道小说在很早以前就将写景看做是自己的重要元素了。在我们今天所经常谈论到的小说大师中,大部分都是风景描写的高手:塞万提斯、托尔斯泰、鲁迅、沈丛文……我们从《战争与和平》《猎人手记》《草原》《伊豆的舞女》《边城》等作品中,深深领略了风景给予作品和给予我们的种种好处。风景在小说中具有多重意义:比如引入与过渡、调节节奏、营造氛围、孕育美感、烘托与反衬、精神启示录等功能。”
风景描写对小说来说,不可或缺。曹文轩认为,小说需要写人,而人与自然是无法分开的。对于动物小说来说,风景描写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因为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显然要比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密切。“作者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把风景描写作为他动物小说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本书大概属于生态文学。作为生态文学,这本书从动物的视角极大地唤起了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的生成。生态文学在文学版图中是一个独特且重要的分支。它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背景,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学为文学提供了从自然的角度审视世界的全新视角。”曹文轩表示,“在书中,我们看到了来自动物审视人类的视角——熊猫康吉对人类的疑惑。因为妈妈告诉康吉,人类会伤害它(曾经有一只叫明的熊猫就被人类抓住关进笼子,带去了很远的地方);而在人类世界生活过的熊猫成成却告诉它,人类很友善,会保护它。带着对人类的疑虑,熊猫康吉误入了人类村庄。这是它第一次遇到人类,而人类并没有伤害它。后来康吉还知道,原来在它坎坷的找寻领地的旅途中,曾经得到过人类的帮助——在一座高山上,科考人员悄悄送给它的新鲜的竹叶、苹果,还有香蕉。故事的最后,康吉坚定地对妈妈说道:人类是不会伤害我们的。我想,这样的来自动物视角的情节,能极好地引起人类的反思,唤起人类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强烈意识。”曹文轩进一步强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人类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我们不应忘记,人类并非自然的主宰,人类只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类要寻求的是如何与自然和平共处。这本书可以说的还很多。比如: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关于熊猫的诸多的不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生活环境等,也向我们展现了熊猫这一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多万年的物种的生存智慧。而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智慧,正是值得我们人类思考的借鉴的。因为动物小说折射的正是人类世界。正如梭罗所说: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韩进表示,这部作品表达了蒋林对母爱、亲子教育及儿童成长的思考,传播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体现了生态书写、成长主题、文学审美的完美统一,给我国新时代儿童自然文学创作带来新向度新境界,是一部内涵丰厚的儿童文学力作。
安武林则认为作者将科普与文学的融合处理得非常自然,对苦难、危险,残暴的度把握得相当好,康吉的远行是一次爱的旅程,他怀揣着母爱上路,在友爱中前进,这样的故事蓝本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杨雅莲指出,蒋林的熊猫文学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符号。呵护是爱,放手也是爱,让孩子获得独立能力的爱,是一种目送远行的教育勇气。作为一部生态文学,这部作品在知识性、教育性和文学性之间实现了很好的平衡。
程军玲认为,这是一部父亲送给女儿的成长之书,更是一个作家给所有孩子的成长之书。作为拥有百万粉丝的新媒体读书博主,她表示阅读这本书时非常激动,期待蒋林写出更多引领我们探索生命的优秀作品,让文学成为连接人与自然、心灵的桥梁。
本书作者蒋林分享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灵感和作品构思。蒋林表示,大熊猫是独居动物,长到一定年龄就必须告别妈妈独自远行,去建立领地、开启独居生活。“大熊猫的这种生物习性,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这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完全一样。独自远行,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我们由一个幼小的生命,逐渐成长,慢慢成熟,其实是一个不断离开与远行的过程。在不断地离开中,我们摆脱了环境的限制;在不断地远行中,我们变得更加丰富与辽阔。于是,我把大熊猫的远行与人的成长融合在一起,构筑起了《孩子,你终将长大:熊猫康吉的远行》这部作品的底色和框架。”蒋林介绍,这部作品是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背景,彰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之美,隐喻了人生的丰富与辽阔;以“母爱”和“成长”为主题,以大熊猫康吉寻找领地为主线,书写了成长之路必须面临的离别、挫折、挑战等,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和漫长人生中都必须拥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所以,这部作品有两个非常明显的标签和定位:生态文学和成长文学。
作为一部生态文学作品,《孩子,你终将长大:熊猫康吉的远行》除了以大熊猫康吉为主要书写对象,蒋林还写了小熊猫、川金丝猴、狼、黄喉貂和金猫,以及雉鹑、斑尾榛鸡和珙桐、绿绒蒿、连香树等数十种珍稀动植物。这些珍稀动植物,共同构成了广阔而美好的大自然。“我想通过这样的书写,表现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独特性,展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灵之美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想把这份独特的美,带给读者。希望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后,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并爱上这种美,从而激发大家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这份伟大的事业。与此同时,我还在故事里设置了人类的角色:一对父女和大熊猫科研保护工作。对于康吉来说,那位父亲和女儿的出现,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大熊猫科研保护工作者的出现,表达了中国在大熊猫科研保护工作中所做出的艰苦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蒋林如是说道。
作为一部成长文学作品,大熊猫康吉的远行之路与人生的成长之路一样,绝非一帆风顺,但注定又能够通过努力实现梦想。康吉在出发前,面临与妈妈分别的焦虑,妈妈也有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但是,在妈妈的鼓励下,康吉鼓足勇气、勇敢前行。在蒋林看来,这是一个母亲对于母爱的最好的诠释:爱不是束缚,爱是放手,爱是支持、鼓励和尊重。“在寻找领地的过程中,康吉遇见了狼乔力、黄喉貂黄迪和金猫多雅。这些都是康吉的天敌,等待他的是一个个困难,一个个挑战,一场场战斗。当然,康吉也遇见了大熊猫成成、小熊猫贝壳和川金丝猴承天。他们都是康吉的朋友,等待他的是安慰、陪伴和帮助。康吉在远行中,遇到了三个朋友三个对手。这是我特别的构思,我希望向读者传达一个信息,人生之路就是这样,我们离开了妈妈的保护,但那份温暖与爱始终都在。我们走出了妈妈的视野,但从未失去妈妈的牵挂和支持。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有孤独,也有陪伴;有困难,也有收获;有艰辛,也有感动;有挑战,也有成功。”蒋林表示,“回顾康吉的远行和成长历程,在妈妈那里,他获得了母爱,以及勇敢前行和无惧未来的力量。在与大熊猫成成的交往中,他获得了安慰与启发,并激发起内心的勇气。在与狼乔力的搏斗中,他懂得了什么是坚持。在与小熊猫贝壳的相处中,他收获了友谊。在与黄喉貂黄迪的斗争中,他历经挫折获得自信。在与川金丝猴承天的相处里,他明白了什么是坚强和希望。在与金猫多雅的战斗中,他收获了智慧,懂得了自然界需要相互尊重。最终,熊猫康吉完成了寻找领地的任务,实现了自我成长。”
在故事的结尾,蒋林选择了让康吉与妈妈重逢。蒋林动情地说:“因为成长这个话题,终究绕不开家庭和家庭教育。康吉的妈妈,一直坚持把不敢远行的康吉往外推,一直鼓励缺乏勇气的康吉勇敢前行。这导致康吉误会妈妈不爱自己。其实,在康吉远行的整个过程,妈妈一直在暗中跟随,但又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历经万水千山的艰辛,面对重重困难的挑战,以及最终实现梦想的幸福,都让康吉独自完成和体验。我希望给读者带去一定启发,帮助父母如何更好地爱孩子,帮助孩子如何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爱。”
四川教育出版社学术分社编辑中心主任,本书责任编辑奉学勤作为第一位读者,对于这部作品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情,在她看来,这是一部集文学滋养、自然体验、科普传达、精神探寻于一体的成长励志小说。“孩子读完后会明白,独立前行,是成长必经的旅程;直面成长,无惧困顿艰辛,才能寻到梦想的光。家长读完后会懂得,呵护是爱,放手也是爱;让孩子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才是更好的爱。”当然,从某种角度讲,这部作品也可以说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画卷,一曲成长路上逆境奋起的生命之歌。
活动现场,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鲍黎钧宣读本次活动获得由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颁发的“大家赞誉的文化活动”荣誉。(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编辑:王欣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一校:凌雪梅 二校:何建 三校:董小玥
2024“文轩好书”⑫| 用甲骨文画出来的哪吒,你见过吗?
2024“文轩好书”⑪ | 美到窒息!每翻一页都被深深震撼,不愧是“最美的书”
2024“文轩好书”⑩丨古韵新章:《水浒全传》开启侠义经典的沉浸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