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本平台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机密

人物咖

“我为爱而生,我为爱而写!”琼瑶走了,“一帘幽梦”从此远去

12月4日,知名作家琼瑶去世,终年86岁。琼瑶以言情小说闻名,其作品脍炙人口,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与电视剧,在华人世界享有盛名。

“我的成长,一直是坎坷的;我的心灵,经常是破碎的;我的遭遇,几乎都是戏剧化的。”这是琼瑶曾经对自己过往岁月所作的总结。

64380cd7912397dd0af0aaf3e98fbbb8d1a2875c_副本.jpg 

●希望读者能够在我的书中看到什么是爱

提到琼瑶,大家脑海里都会一跃而出很多影视剧作,其中包括《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彩云飞》《海鸥飞处》《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在水一方》《我是一片云》《庭院深深》《梅花三弄》《还珠格格》等代表作。

“我是一个标准的梦想家,整天生活在云里雾里。我编织小说,编织故事,自己也生活在小说和故事里。我永远带着一份浪漫的情怀,去看我周围的事与物。我美化一切我能美化的东西,更美化感情。无论亲情、友情、爱情,我全部加以美化,而且很迷信我所美化的感情。所以我这个人是很不实际的,浪漫的,幻想的,热情的。有时甚至是天真的,不成熟的。”琼瑶的作品以其意境优美的文风、曲折动人的故事、纯情浪漫的情怀吸引了众多读者,影响了一代人的恋爱观。在她笔下那些痴情、诗意、感人至深的故事风靡一时,成为华语言情文学经典,影响至今。“我想我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在于‘真实’。我用真情实感写出来,读者用真实情感去阅读、去体会,这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在谈到希望读者在自己的作品中获得什么时,琼瑶表示,“现在的社会,太急功好利,对名利的追求,大过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我希望我的读者,能够在我的书中,看到什么是爱。我一直觉得,人类,只要互相有爱,任何战争都不会发生!只要互相有爱,就有一切的正能量!爱,有时也会造成悲剧,如何驾驭爱,如何懂得爱,如何在爱里获得温暖、满足、快乐和幸福,就是我希望读者能够收获的!有时,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比金山银山更加珍贵!”

“琼瑶”这个笔名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她的原名叫陈喆。琼瑶是家中长女,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与大弟陈珏是“龙凤胎”。琼瑶曾在自传中提及,她和弟弟因为是龙凤胎,父亲决定用双并的字命名,因此她被名为“喆”,弟弟取名为“珏”,还分别取了“凤凰”“麒麟”的乳名。1938年,琼瑶出生于四川成都四圣祠的仁济医院,1942年随父母回湖南衡阳祖居地,1944年夏至1945年秋,跟随父母从湖南逃难,然后到四川。“6岁时,别的孩子可能正在捉迷藏、玩游戏。我却赤着伤痕累累的双脚,走在湘桂铁路上。”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她已经尝尽颠沛流离之苦,也看尽人性的善良面和丑陋面。这使她早熟而敏感,坚强也脆弱。“因为走过战争和生死的孩子,都是早熟的,经常脆弱和坚强并存。对于人性,也看得比太平盛世的孩子,来得深刻。”

91529822720e0cf30fa4a37d8d59fb10bf09aa90_副本_副本.jpg

●爱情在我生命中,一直都是我的主宰

这些年来,琼瑶用文字搭建了一个爱情天堂,“琼瑶式的爱情”甚至成为了一个符号。毕竟在她的作品里,永远不缺的是爱情,曾经有网友这样总结琼瑶剧的特点:“主人公从头到尾绝对只干一件事:谈恋爱。如果他们的一天比我们正常人多出一小时的话,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把25个小时全部用在恋爱上。”对琼瑶而言,对美丽爱情的描写永远不会过时的,“在目前的社会形态上,为了生存竞争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是人之常情。逐渐地,大家都不相信人间有爱了,甚至会嘲笑那些还相信的人,觉得他们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只会做梦说梦话的人。不相信人间有爱的人,如何去爱人和被人爱呢?因此,他们失去好多心灵的飨宴,失去了好多痛楚和狂欢。没有痛过,没有爱过。没有哭过,没有爱过。没有笑过,没有爱过。没有爱过,等于没有活过!这是我由衷的看法,好希望,人类永远不会失去爱的能力!那么,生命里才有奇迹,活着才有意义。”

很多人就很好奇:在琼瑶自己心目中,最好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爱情是有多重面貌的,我每部小说,探讨的爱情也有很多类型。没有所谓的最好,只有最合适彼此的。爱情的过程是有阶段的,永远都你侬我侬,那是不现实的,爱情不是一成不变的。爱情从猜测情意归属的酝酿期,再到甜蜜的热恋期,若走入婚姻,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男女自然会有适应期,如果适应得很好,这家庭就会走入温馨期,老夫老妻后,更是从爱情转往亲情,最后则是死亡带来的离别期;但若双方适应不良,那就是风暴期了。爱情需要经营,才能平安度过每一段时期,才能保鲜,就像花朵一样不仔细照料,就可能等不到开花结果就枯萎了。”琼瑶如是说道。

虽然没有最好的爱情,但爱情依然在琼瑶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2018年,被琼瑶自称为“浴火重生”的经典作品全集由中南博集天卷与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爱情在我生命中,一直都是我的主宰,所以在全集的扉页我写下了‘我为爱而生,我为爱而写’。它就是我的心声,是我对自己下的批注。这儿这个‘生’字,指的不是‘生命’,而是‘生存’。爱情也不会因为时代不同而变化它在我生命中的位置。”

16岁时,琼瑶以心如为笔名发表小说《云影》,25岁时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自此,琼瑶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之路。但这部小说对琼瑶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窗外》发表二十多年后,琼瑶在其自传《我的故事》里这样回忆道:“在写《窗外》之前,我尝试过很多长篇的题材,写了《烟雨濛濛》的第一章,写不出第二章。也写了许多其他的第一章,就是写不出第二章,总觉得心头热烘烘的,有件心愿未了。最后,我决心写《窗外》,那是我自己的故事,是我的初恋,这件事始终撼动我心,让我低徊不已。”琼瑶的初恋是高三时期的语文老师,但最终无疾而终。“见也不容易,别也不容易。相对两无言,泪洒相思地。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聚散难预期,魂牵梦也系。”多年后,琼瑶为歌曲《长相忆》作词,借此表达这段感情对自己的意义。

b8389b504fc2d5627a68d087ae0a99e076c66c26 (1)_副本.jpg 

●往事功过皆尘土,今生成败亦飞烟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琼瑶的作品无疑是唯美与浪漫,甚至“肉麻”的代名词,不管是《窗外》的纯情时代,还是《梅花三弄》的苦情时代,《还珠格格》的欢情时代。不过,琼瑶也有悬疑元素的作品——2013年的《花非花雾非雾》。这是她第一次尝试写悬疑剧情,“它让我痛过哭过,更是心力交瘁到病倒。”“你好像是花,又不是花;我好像是雾,又不是雾;你好像存在,又不存在。”作品中,琼瑶创造了“雪花、火花、浪花、烟花”四个女子,每个女子,在个性上思想上,都代表了琼瑶自己对爱情、青春、生命的部分看法。

“生命之所以不凡,因为每个人一生的历程都各有不同,充满了各种惊喜、惊讶、惊叹,无论充满戏剧性也好,平静安详也罢,都是最好的安排。”对生命的看法,还体现在2017年出版的一部名为《雪花飘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的作品中。该书约有10万字,描写一对恩爱的老年夫妻如何面对“老年”“失智”“插管”“死亡”的态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出琼瑶丈夫平鑫涛患病到插管的过程,第二部分追忆他们共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我真实的亲身经验,写我如何面对生死问题和看法。”在《雪花飘落之前》中《楔子:梦里梦外》的一文里,琼瑶写道:“我每晚靠安眠药入睡,即使睡着了,梦里也都是他!醒来就忘了梦里的事,可是,梦里梦外,我依旧被他完全占据着,无法自拔。我一生写了好多爱情小说,只有此时此刻,我觉得‘爱’这个东西,实在不好!老夫老妻,更加不该太相爱,不该彼此相依为命,因为,人生太残忍!‘天可崩,地可裂’,不在相爱相聚时,却在离别煎熬时!……写作,一直是我的兴趣,我的工作,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开始仔细思索,或者,我把一切都写下来,会有它的意义!或者,老天让我在雪花飘落之前,还遭遇如此惨烈的故事,自有它的用意!”琼瑶看着屏幕思索,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成熟。“这个故事教会了你什么?”琼瑶在问自己。“‘当有一天,你害了不可逆之症,你希望怎样和你的生命告别?先从你得到的教育开始吧!先从你对自我的愿望开始吧!’我深思,忽然觉得自己可以笑了,我已经很久没有笑过了!我自言自语地说:‘面对死亡!这其实是件很正面的事!因为人人都会死!笑看死亡,优雅转身,才是对人生最好的谢幕!’我顿时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力量,我走出了悲情,好像获得了重生。”

事实上,也正是在2017年3月12日,琼瑶就给儿子和儿媳写信,交待了自己的“身后事”——《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一封公开信: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信中提到,“我曾说过:‘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我写这封信,是抱着正面思考来写的。我会努力的保护自己,好好活着,像火花般燃烧,尽管火花会随着年迈越来越微小,我依旧会燃烧到熄灭时为止。至于死时愿如雪花的愿望,恐怕需要你们的帮助才能实现,雪花从天空落地,是很短暂的,不会飘上好几年!……谈到‘生死’,我要告诉你们,生命中,什么意外变化曲折都有,只有‘死亡’这项,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也是必然会来到的。倒是‘生命’的来到人间,都是‘偶然’的。……我常常说,‘生是偶然’,不止一个偶然,是太多太多的偶然造成的。死亡却是当你出生时,就已经注定的事!那么,为何我们要为‘诞生’而欢喜,却为‘死亡’而悲伤呢?我们能不能用正能量的方式,来面对死亡呢?”

2024年,琼瑶作品大合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合集包含琼瑶生前所有作品共66册,以及2024年7月的最新长篇《梅花英雄梦》5册,共计71册。“人间世事多变幻,也曾无语问苍天,问遍斜阳终不悔,赢得眼前一片天;往事功过皆尘土,今生成败亦飞烟,双映楼上人慵懒,碧海青山伴我眠。”这是80万字、经过7年才完成的封笔之作《梅花英雄梦》里最后的文字。(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主题阅读

2024“文轩好书” ⑨ | 听说三星堆和罗丹组“CP”?——《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

2024“文轩好书”⑧丨在时代转角,遇见小巷里的温暖

2024“文轩好书”⑦ | 阿来解读杜甫成都诗,竟藏着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读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