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本平台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机密

活动现场

军旅作家王棵谈新作《芦哨声声》:创作儿童文学时,想象面前站着一个孩子

一部入选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的儿童文学作品,让战火中的少年用一段传奇的“求学”之旅刺破黑暗,奔向光明,同时又将“文化抗战”这一新颖主题融入作品中,以少年儿童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为题材,给予读者历史的正面教育和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军旅作家王棵的最新红色题材力作《芦哨声声》,用质朴的语言谱写出一曲江南平原上军民共同抗战的赞歌。

7月14日,“用情感打开写作之门——王棵《芦哨声声》新书分享会”在文轩BOOKS成华店举行。在现场,王棵分享了创作《芦哨声声》时的感想与体悟。

微信图片_20240715213100.jpg

“偶尔,会有一只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起来,从这儿飞到那儿。不时有风,携着远处海与江的气息,从树和竹林上空吹过。于是整个夜晚都有一种沙啦沙啦的声音。鸡窝里的鸡,鸭窝里的鸭,羊圈里的羊,猪圈里的猪,在夜晚,他们都会梦呓……这片古老大地上清幽、宁静的乡村夜晚,像一本乐谱,里面装点着数不清自带乐感的小声音,那是人世的低语或吟唱……如果不是战争,这里每一个夜晚都如此。战争却让这样的夜晚蒙上阴影,即便一切如常,人们却依然悬着一颗心……”在一段精彩的朗读中,“用情感打开写作之门——王棵《芦哨声声》新书分享会”拉开了帷幕。

王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影视产业联盟首批影视创作专家,著有《守礁关键词》《风筝是会飞的鱼》《大海上的脚印》等。作品曾获《小说选刊》全国优秀小说奖、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十月》新锐人物奖、《北京文学》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芦哨声声》是王棵创作的第四部儿童文学作品,“前三部,都是现实题材的小说,《芦哨声声》是历史题材。”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1938年夏天的故事。“我们都知道,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此后8年,中国人民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那么,一个发生在1938年的故事,是绕不开战争的。《芦哨声声》正是这样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儿童小说。”王棵介绍了《芦哨声声》的来龙去脉,“2018年,我开始规划写一部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故事的背景地放在我老家江苏南通。此后,就开始有意识地看跟我家乡南通抗日战争有关的资料,有史料,有小说,也有学术论文。2022年下半年,我觉得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充满了创作的激情,也有信心,于是,年底正式进入了创作。此前三年,我一直在研究儿童文学,兴趣点也在儿童文学上。我觉得,在我作家生涯的这一阶段,我更擅长儿童小说创作,对它的兴趣远超其他小说类型,用儿童小说的方式来完成这个选题,是我对这个选题,也是对我自己、对读者最大的尊重。”

640 (99)_副本.jpg 

小说《芦哨声声》中,水乡人家的日常生活图景徐徐展开,看似平静的生活下涌动着战争的暗流。女孩多鱼和弟弟来金去学堂上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背后的巨大阴谋。姐弟俩一路与敌人斗智斗勇,带大家看清了敌人的真实面目,江南水乡地区人民团结一致,以劳动人民的智慧守护母语、守卫家园,将坚守文化、热爱祖国的信念传递给下一代。“文化抗战,其实是抗日战争历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当下的革命历史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小读者们通过阅读本书,能了解文化抗战的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精神,从而获得积极向上的成长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715213142.jpg

一直以来,王棵写军旅生活的小说很知名,也主要为成年人写书,而《芦哨声声》面向小读者。谈到创作军旅小说和儿童文学有何不一样的感受时,王棵表示,这两种文学要适应两种主要受众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阅读习惯。就算是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它也有分级,就意味着,仅就儿童文学创作内部而言,分别有更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读物,它们彼此之间也有区别。“所以说,说到区别,要看更具体的分支是什么。总的来说,区别来自各个层面,语言、叙事、结构,等等。但是有时候,有些区别也不是一定是一条巨大的鸿沟,会是微妙的区别。我个人要尽量控制去具体地表述这种区别,因为无论怎么表述,都可能引发辩论。作为一个作家,特别是小说家,要尽量避免去参与辩论,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习、思考和创作,一个小说家的作品里面,他的审美、艺术感觉、叙事能力等各个方面,读者是一目了然的。”王棵介绍,《芦哨声声》的创作主要涉及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战争文学不可避免要表现的一个维度——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勇;第二个维度,是战争中真实的社会生活;第三个维度,是对人性的书写;最后一个维度,是情感的表达,希望这部作品能够以丰沛的情感打动人心。

微信图片_20240715212943_副本.jpg

谈及儿童文学,就绕不开“儿童本位”这个问题。在儿童文学理论界,关于儿童文学到底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还是“儿童(本位)的文学”,早已发生过数十年乃至近百年的论争。可以说,这个问题常谈常新,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指引着一代代儿童文学作家不断地思考。在王棵看来,儿童文学就是儿童本位的文学,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和角度去创作的文学,在这种创作中,儿童在作家心目当中,要一直是中心的存在。“我用我的理解讲,就是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从构思到正式进入创作,作家心里面都要装着孩子。我相信,任何一个写儿童文学的作家,无论他以前是不是儿童文学作家,当他开始写儿童文学的时候,他一定是坚持儿童本位的,他一定是以一颗赤子之心去为孩子写作的。”在这些年儿童文学的实践中,一个作家怎样做好儿童本位这个事情,王棵分享了自己的办法,“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会想象我的面前,一直站着一个具体的几岁、几年级的孩子,他在监督我,我写每一段话,都会向假想中的这个孩子默念一遍,直到我认为,他听得懂我的这段讲述、对我的这段讲述感兴趣,我才会进入下一段。”

微信图片_20240715213227.jpg

当然,包括王棵在内的很多作家都会遇到创作瓶颈,那怎么去解决这个困境呢?王棵用“勤奋”两个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鉴于我知道自己不是永远会有好的状态,当我状态好的这段时间,我会尽量告诉自己去克服惰性,勤奋一点。一个人一辈子的时间是恒定的,还是要尽量写作品,用作品说话。总的来说,困难是时时会到来的,是非常细节的,不过,虽然困难时不时地、从不同方向来临,但写作这么多年了,我自己也积累了相应的办法,许许多多的办法,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所以,一般也没有太影响写作。写作和学习,就是我的一个生活方式,很自然、平常地存在于我现在的人生中,比较冷静、平静地进行着。就儿童文学作品而言,要写好它,先要对它有虔诚的态度,要舍得花时间潜心研究,要多看中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也要看理论书,阅读准备这方面一点儿不能偷懒。童心我认为每个成年人都有,关键是找到一个什么方法把它激活。我想,只要一个作家用心用情写作,读者自然会感受到里面的情与真,从而在阅读中获得感动。”(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主题阅读

2024“文轩好书”⑫| 用甲骨文画出来的哪吒,你见过吗?

2024“文轩好书”⑪ | 美到窒息!每翻一页都被深深震撼,不愧是“最美的书”

2024“文轩好书”⑩丨古韵新章:《水浒全传》开启侠义经典的沉浸式阅读

读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