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溯四川文脉的起源,汉景帝末年任蜀郡太守的文翁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当时的蜀郡地处边陲,文化相对落后,文翁意识到教育阻断代际贫困的意义,于是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官办学校——“石室精舍”,也就是今天的石室中学,并招收平民子弟入学,就学者可以免除徭役。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评价道:“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两千多年来,这座学校虽然多次易名,但校址从未更变,办学一直延续,走出了司马相如、扬雄、刘光第、郭沫若等杰出校友。
11月10日,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之《文翁传》入馆仪式在石室中学文庙校区图书馆举行。天地出版社出版的《文翁传》正式收藏进石室中学图书馆。石室中学毛道生校长、《文翁传》作者朱泽荪等、出版社代表及石室中学各年级学生代表等参加了入馆仪式。
作为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之一,《文翁传》从文翁的生平事迹入手,讲述了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人文翁在汉景帝末年任蜀郡太守后,清正仁爱、举贤兴教、励精图治的功绩,尤其是他首创官办学校、施行“有教无类”办学方针、开创“巴蜀好文雅”、崇教尚文的优良传统以及开湔江、兴修水利的历史贡献,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及文翁对蜀地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现实价值,提供了生动的文本。也因此,2020年6月5日,经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文翁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
作为文翁石室的历史遗存及精神传承之一,“古今一校,扬辉千秋”的石室中学已成为文翁研究的重要载体,不仅成立有专门的校史研究室,而且也涌现了以朱泽荪等为代表的文翁研究者。朱泽荪不仅研究文翁石室历史长达数十年,编著有《石室校志》《石室史话》等相关图书,在2018年,他作为代表之一,护送“蜀石经残片”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节目。在朱泽荪的带领下,伍陵、邓京、刘静、李永琴等老师集合石室中学的多年研究成果,在信史中寻找蛛丝马迹、在传说异文中去芜存菁,精心创作,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叙述文翁在开发蜀地、促进蜀地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及现实价值。
入馆仪式现场,天地出版社代表及作者代表向石室中学图书馆赠送图书《文翁传》。石室中学毛道生校长向在座学生介绍了文翁石室的办学历史,以及通过《文翁传》的出版所体现的对文翁精神、石室文化、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希望同学们作为石室人求实务虚、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天地出版社副总编辑漆秋香介绍了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丛书的出版情况,以及《文翁传》的出版过程、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文翁传》的出版让更多人,特别是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文翁,传承好文翁精神,弘扬巴蜀文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文翁传》作者代表朱泽荪则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过程及体会,他讲到了文翁石室的重要历史意义,也希望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走近文翁,了解文翁,将对文翁及文翁精神的研究继续下去,薪火相传,希望年轻人们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历史使命。(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2024“文轩好书”⑥|写了那么多年汉字,你真的懂汉字吗?
2024“文轩好书”⑤|你真的懂审美吗?在这里找到答案
2024“文轩好书”④ | 《蜀道十讲》:探寻蜀道文化的诗意与历史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