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23日,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2025年第1期3部入选作品、“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六期15个入选项目正式公布。其中,作家杜阳林的长篇小说《大雪》成功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六期支持项目名单。这部作品以乡村振兴为时代背景,通过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复杂的叙事结构,展现了当代乡村社会的转型与创业者的精神困境,成为近年来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成果。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中国作家协会为充分发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和顶层设计,旨在立足新发展阶段,创新文学发展理念,广泛搭建平台,整合文学创作生产传播转化各环节的中坚力量,依托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为文学精品的产生赋能,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转化,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
●杜阳林的写作风格:从乡土叙事到时代命题的探索
杜阳林的创作风格以现实主义为核心,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剖析社会矛盾,同时融入诗意的隐喻与象征。他以“媒体人转型作家”的独特视角,将新闻触感与文学想象融合,形成冷峻现实观察与温暖人文关怀交织的写作风格。他的作品常以乡村为叙事场域,聚焦城乡关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以及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纠缠。在《大雪》中,他延续了这一风格:开篇的大雪喻示即将融化传统乡村的坚冰;中期的发展热潮恰似盛夏的繁茂,展现着产业兴旺的生机;而结尾处的漫天大雪,既是灾难后的苍凉写照,又蕴含着涅槃重生的希望。这种四时更替的隐喻,使小说超越了具体事件的叙述,升华为对中国乡村命运的诗意思考。
杜阳林始终扎根于中国乡土社会的肌理,其文学语言兼具泥土的厚重与思想的锐利。他善于以自然意象(如贯穿《大雪》全书的“大雪”)隐喻时代变迁,同时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外部冲突,揭示个体在宏大叙事中的挣扎与选择。这种“冷峻诗学”不仅赋予作品文学性和作品哲学层面的思辨性,还保持了对现实的冷峻观察,使其成为社会问题的“诊断书”。
近年来,杜阳林始终活跃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领域。其作品多次入围重要文学奖项,并以对乡村社会的深刻洞察获得学界与读者的关注。正在创作的《大雪》,是他继《惊蛰》《立秋》等作品后,对乡村振兴主题的又一次突破性探索。该书不仅延续了他对乡土中国的关注,更将视角延伸至产业兴衰、生态危机、政策执行等更具时代性的议题,展现了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持续追踪与深入思考。
杜阳林的创作路径体现了“从乡土到时代”的转向。他不再局限于描绘乡村的风土人情,而是通过具体人物的命运变迁,折射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这种创作转向与当下倡导的“关注时代重大命题、回应现实关切”写作高度契合。
●《大雪》的文学与社会价值:超越政策图解的时代精神图谱
《大雪》的文学价值在于其对乡村振兴复杂性的清醒认知。小说通过凌阳轩餐饮集团创始人凌云青的返乡创业历程,构建了一幅传统与现代碰撞、理想与现实交织的恢弘画卷。故事以土地为纽带,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紧密勾连,在产业兴衰与人性浮沉中,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复杂生态。
在叙事架构上,作品形成了三重递进式的精神空间——
表层: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从有机种植基地的建立到食品加工厂的运营,从乡村旅游环线的打造到多村联动的产业布局,完整呈现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
中层:文明形态的激烈碰撞,当冷链物流技术遇上传统的农耕思维,当股份制合作遭遇固有的土地情结,这些冲突既体现在村民对土地流转的抗拒,也显现在后期产业发展中急功近利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对峙;
深层:精神家园的重建,凌云青对故土的眷恋在创业过程中不断经历解构与重构,最终升华为对乡村振兴本质的深刻理解——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是文明形态的演进。
小说在矛盾设置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张力:前期阻力来自观念层面,中期障碍转为发展理念的冲突,后期灾难源于体制痼疾。这种螺旋上升的矛盾演进,既符合乡村振兴的实际困境,又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
《大雪》的社会价值在于其对乡村振兴实践的辩证思考。它既肯定社会资本下乡的积极作用,也不回避资本与乡土社会的摩擦;既展现政策红利的能量,也揭示政策执行中的变形走样。通过“稻田上山”等荒诞情节,作品尖锐批判了形式主义的危害,对生态红线、产业规律等核心问题发出深刻警示。
更重要的是,《大雪》超越了简单的政策图解或创业传奇,将乡村振兴置于城乡二元结构瓦解、传统价值重构的宏观背景下考察。它提醒我们: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一场涉及文化、生态、治理的深刻革命。正如小说结尾处的“大雪”意象——看似苍凉的灾难,却蕴含着涅槃重生的希望。这种“冷峻思考”与“温暖启示”的结合,使作品成为当下乡村叙事的重要样本。
《大雪》的入选,标志着杜阳林从“地域性作家”向“时代书写者”的跃升。“《大雪》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对自己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鼓励。我愿继续以手中笔,书写时代浪潮中的个体与家国,让文学成为照见现实的镜子,也是温暖人心的灯火。”杜阳林如是说道。
在城乡关系深刻变革的今天,这部作品以文学的力量照亮了乡村社会的复杂肌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时代“山乡巨变”的多维视角。未来,如何在政策、资本与乡土社会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乡村振兴的文学创作的核心命题。而《大雪》,或许为这一命题提供了深刻的思想资源与艺术参照。(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2025年第1期入选作品名单
(共3项,以作者姓氏拼音为序)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六期支持项目名单
(共15项,以作者姓氏拼音为序)
编辑:王欣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阅读+”新形态③丨水下书店的诗意栖居:当阅读遇见公园城市的生态美学
“阅读+”新形态②丨竹韵书香润山乡:以阅读点亮乡村,以公益守护乡愁
“阅读+”新形态①丨书香赋能:一家金融机构的精神成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