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听到有人说,三观相合才是一路人,要与三观一致的人交往……可每个人的出身、阅历不同,所处环境不一样,很难在观念上完全一致。
世间没有完全契合的灵魂,所有好的关系都需要用心经营。真正成熟的关系,并不要求三观完全一致,重要的是无关紧要处不争对错。
01
曾看见一个问题:你做过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我私下思索良久,得出这样的答案:大概就是在对与错面前,总要与父母争一个理,最终伤了他们的心。
我的母亲已经六十多岁,患有皮肤病,我经常叮嘱她去正规医院检查,但她偏不听,经常找一些偏方或从“赤脚医生”那里抓几副药。我为此总是大发牢骚:“妈,你怎么就听不进我的话呢?”母亲还喜欢看一些“伪养生”文章,经常将它们转发到朋友圈、各种微信群里。每次我都会很不耐烦地说教一番:“妈,这些都是假的,不要再转发了,挺丢人的。”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母亲往手臂皮肤溃烂处涂药。我拿起药瓶一看,什么说明都没有,就知道她又买了一些道听途说的膏药。我开口埋怨时,看见的却是母亲满头的白发,那时我忽然莫名地感到悲伤。
那时候我意识到,母亲并没有什么错,她只是老了。对于她们那一辈的人来说,身体有点小毛病就会用一些“偏方”,专家意味着权威,所以她才会相信那些养生文章。
在我们看来,她们的许多观念不合时宜,但她们一生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总是很轻易就能揪出父母的错,无比正确地告诉他们什么可以、什么不行。我们赢了道理,最后却换来父母的沉默。
《礼记》中说“孝子之养”,首先要“乐其心”。当我们讲道理、争对错的时候,我们没有想过,父母需要的不过是关心和陪伴。父母的很多观念、行为,在我们眼里或许是过时的、迂腐的,但那是他们过去的人生铸就的。与其争论,不如共情。看见父母的局限,体谅他们的脆弱,凡事包容以待,才是为人子女最大的孝顺。
02
一位长者和我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别人尊重你,不是因为你优秀,而是因为他很优秀。
人越成熟,越不会将自己的做事准则强加于别人,不会在自己发光的时候,吹灭别人的灯。
你可以喜欢吃高档的西餐,但不要嫌弃朋友中意于路边小摊;你可以喜欢读外国名著,但不要觉得朋友读一些网络小说就是层次低。很多时候,我们希望遇见合得来的朋友,但比一开始就情投意合更难得的是,我们为维系这段关系所做的包容。
喜剧大师卓别林有一位十分仰慕他的观众朋友。这位朋友是个棒球迷,他乐此不疲地拉着卓别林参观自己的各种棒球藏品,卓别林也兴致勃勃地跟着参观。后来卓别林还专门托人找到朋友喜欢的棒球明星,要了有其签名的棒球帽送给朋友。
卓别林和这位朋友,地位悬殊、兴趣不同,但他却能对这位朋友如此用心,令人羡慕。所以他的这位朋友直到两鬓斑白,依旧记得这份珍贵的情谊:“今生能够成为卓别林的朋友,是我最大的荣幸。是他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作真正的尊重和真正的友谊,他的人格光芒,照亮了我的一生。”
人们常常感叹人心易凉,也总说好的关系需要步调一致,但世上根本没有思想、行为完全一致的人。求同是一种追求,存异才考验一个人的智慧。
珍贵的友情,从来没有身份感,没有高下之分。比三观一致更重要的是彼此在意、共同经营。很多时候,在人生路上你扶我一程,我渡你一段,到了最后彼此都不走丢,才是世上最珍贵的事。
03
在某节目上,有位辩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有一次他和女友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二人都觉得自己有理,谁也不肯让步。作为辩手,他轻易地找到女友的逻辑漏洞,于是列出论据逐一反驳对方。没想到他刚说完,女友更生气了。那时他才意识到,虽然自己可以用理智去与对方争辩,但女友需要的是爱和温柔。
年轻的时候,我们习惯于咄咄逼人,有时会以自以为绝对正确的姿态去与别人一争高下,目的是获得一份精神上的优越感。等到经历人世风雨,我们才会知道,在琐碎的日子里,比起争输赢,尊重更能让一段关系更长久。所谓举案齐眉的动人故事,不过是两个人相互包容,在平淡生活中缔造的温馨光景。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与他的妻子张允和,一个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一个是家境优渥的大家闺秀。
他们一个喜欢西洋乐器,一个热爱传统音乐;一个爱喝咖啡,一个爱喝茶。但二人从不比较谁的爱好更高级,还会抽时间陪对方去做对方喜欢的事情。
二人也会吵架,但周有光的态度永远是不生气,他从不会用责难的语言去指责妻子,也不会炫耀自己的学识。要问他们婚姻幸福、长久的秘诀,大抵就是琐碎光阴中的妥协与尊重。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感情比对错重要,包容比改造重要。懂得求同存异、懂得尊重体谅,感情才能在岁月中更加温暖绵长。
(摘自《洞见不一样的自己》洞见君/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编辑:殷华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一校:王欣 二校:何建 三校:董小玥
“阅读+”新形态③丨水下书店的诗意栖居:当阅读遇见公园城市的生态美学
“阅读+”新形态②丨竹韵书香润山乡:以阅读点亮乡村,以公益守护乡愁
“阅读+”新形态①丨书香赋能:一家金融机构的精神成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