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
第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
五年来
成渝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
迈上了两个万亿元级台阶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游人如织
西部科学城在成都和重庆落地
跨省市兴建的川渝高竹新区日渐壮大
联合河长制下水清天蓝
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贴心……
《四川画报》特别策划
“丰硕之上再出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记录”
带您去看
飞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四川画报》特别策划
丰硕之上再出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记录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丰硕之上再出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
国家有关部门与川渝两省市一道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
压茬推进各项任务举措
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5年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绩耀眼
2024年
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7万亿元
5年迈上了两个万亿元级的台阶
占全国的比重由6.3%提高到6.5%以上
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潮涌成渝,万象更新
2025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五周年
过去五年
围绕“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
成渝地区在创新布局
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五载风云激荡
成渝双城以破茧之势重塑开放格局
成都,作为这场变革的核心引擎之一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动脉
以高能级平台为支点
以制度创新为密钥
在链接全球的浪潮中
以“内陆之躯”书写“前沿传奇”
开放与改革的步伐已从“试验田”迈向“示范带”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之初
川渝两省市
锚定“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战略定位
一体谋划、系统部署、协同推进
五年来,在两省市的共同努力下
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大幅增进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取得突出成果
川渝地区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万千气象看四川
“世运快车”将出发 四川成都已就绪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
是继2023年成都大运会之后
四川再次举办的又一大型综合性国际赛事
成都,正以创新姿态和全民热情
迎接这场世界体育盛会
蜀风雅韵
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顺利举行
5月28日至6月3日
以“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顺利举行
本届非遗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
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近600项非遗技艺
在初夏的蓉城织就文明交融的锦绣画卷
天府有好“麻”:一梭一麻,织就东方风雅
四川的麻纺织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汉代
以麻为原料纺织而成的蜀布就已名扬天下
而在棉花传入之前
蜀布曾是老百姓穿用的主要织物
故“布衣”也成为了平民的别称
如今
虽然各种新型布料层出不穷
但透气、环保的麻布
依旧被列入许多人裁衣的选择
如汶川羌族麻布、德昌傈僳族火草麻布
珙县苗族麻布、木里俄亚纳西族麻布等
而这些麻布背后的传统手工艺
也成为四川纺织界的“活化石”
在一梭一麻中
织就天府之国的缱绻与从容
发现四川
格聂山,横断之心
沙鲁里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
是横断山“七脉六江”之一
在构成横断山的系列山脉中
沙鲁里山脉相当低调
但提到这里的诸多景观却又如雷贯耳
譬如亚丁雪山、格聂神山
再譬如雀儿山、措普沟
在横断七脉中
沙鲁里山脉是第四脉
正好处于中心位置
可以说是横断山的中央山脉
而位于沙鲁里山脉中部的最高峰格聂山
便成为当之无愧的“横断之心”
百合,绽放在岩壁上的仙子
1907年
英国植物学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
第三次到中国时
他站在岷江河谷湍急的水流和陡峭的岩壁之间
被一株株开满白色花朵的高大植株吸引
那就是后来被广为人知的百合
在中国
百合由野生到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
“百年好合”更有着吉祥的寓意
而在四川,百合更有着广泛分布和众多分类
影像志
古镇熙熙攘攘,我们还能拍什么?
摄影师镜头聚焦的主题中
一定有一个“古镇”
那里的古街、古巷、古建筑、古桥……
因岁月的沉淀
轻易就在镜头里呈现出强烈的故事感
在四川充满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的土地上
在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散落着许多古镇
例如平乐
水韵悠悠、古韵悠悠
例如黄龙溪
历史与自然回响在岁月悠长的水码头
例如上里
茶马古道上时光的见证者……
从前人来人往的古镇
如今许多依旧熙熙攘攘
无论是大众游客或是擅长“捕风捉影”的摄影师
都已经见惯了古镇的风景
留下了无数有关于古镇的影像
如此,我们还能在古镇拍什么?
打开多位摄影师的朋友圈
好像发现了一些新场景
……
编辑/陈学军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一校/黄方力 二校/何建 三校/董小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