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本平台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机密
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本平台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机密
提起“Panda”,或许大家脑中首先浮现的是拥有黑白两色的大熊猫。实际上,“Panda”最初指的并不是大熊猫,而是小熊猫。这里的小熊猫不是小时候的大熊猫或体形较小的大熊猫,而是全身长有褐色、白色以及黑色毛发的“红熊猫”。
1825年6月,法国人弗雷德里克·居维叶在尼泊尔考察时,首次记录了一种红褐色、长尾似猫的小型动物。后来,在弗雷德里克·居维叶的《哺乳动物自然史》一书中,他根据这个小型动物的外貌特征,将其命名为 “Ailurus fulgens”,意为“闪亮、似火般颜色的猫”。至此,“Ailurus fulgens”成了小熊猫的科学名称,其对应的英文“Panda”一词也首次出现在了弗雷德里克·居维叶于1825年正式发表的文章中。

对于英文“Panda”的词源,学界有很多说法,而大部分学者赞同的是印度自然学家布莱恩·霍奇森于1847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到的说法:“Panda”一词源于尼泊尔语中的“nigalyaponya”,译为“吃竹子的动物”。
1869年,法国人戴维在四川省宝兴县科学发现大熊猫,并根据外貌特征,将其命名为 “Ursus melanoleucus”,意为黑白熊。后来,另一名科学家研究发现,黑白熊的牙齿和骨架,与小熊猫的牙齿和骨架非常接近。他认为,黑白熊和小熊猫是一家,是大号版的小熊猫。因此,大熊猫便有了“Gint Panda”这一名字。随着大熊猫的名气越来越大,“Panda”逐渐成为大熊猫的代名词。而为了将小熊猫与大熊猫在英文名上进行区分,人们将大熊猫称为“Giant Panda”,小熊猫则改为“lesser Panda”或“Red Panda”。

在生理结构和食性方面,小熊猫与大熊猫趋同,它们的前掌掌心都长有“伪拇指”,并且两者都对竹子、竹笋与竹叶情有独钟。在采食竹子的部位上,小熊猫与大熊猫有一定的差异。小熊猫偏爱采食竹子较低部分的叶片,大熊猫则更喜欢采食竹子上部的枝叶。同时,由于食用竹子的部位不同,小熊猫的粪便里面几乎没有竹节与小枝的踪迹;大熊猫的粪便里面有未被完全消化的竹节、小枝及竹叶等。
号外号外!
新书来了

参考: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中国
文/图:邓颐深
编辑:邓颐深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一校:管丽琼 二校:何建 三校:董小玥
天府书展|当阅读走出书页,“安逸四川”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天府书展|三地联动、微剧破圈!“文化名家采风行”启幕,四川文旅融合探索新范式
天府书展|阿来与乔叶,带我们走向诗与远方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