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本平台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机密

博物志

文物档案|《伏羲女娲图》:神话与艺术的交融

伏羲女娲图.jpg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是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伏羲,被誉为“人文始祖”,是八卦的创造者;女娲,则是“大地之母”,相传她以黄土造人,为人类的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不仅是人类的始祖,更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源起。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伏羲女娲图》由唐代一位佚名作者所画,1965年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连接古今、沟通天地的桥梁。

《伏羲女娲图》用绢本设色而成,纵长220厘米,横长116.5厘米。它的画面构图不仅充满了深邃的哲学意蕴,更在细节处理上展现了画家独具匠心的艺术造诣。画面中伏羲与女娲相拥而立,他们的上半身是人形,下半身则是蛇尾相交,象征着阴阳相合、生生不息。伏羲左手持矩,代表着对天地万物进行测量和规划的智慧;女娲右手持规,意味着对世界的创造和塑造。在他们的周围,日月星辰环绕,象征着宇宙的无尽奥秘和永恒运转。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庄重又和谐的气息。画面右边斗勺七颗星为北斗七星,左下三角三颗星为南极座,画面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周围绕着十颗星的天体。古代数九为极,十则指“全、完美”的意思,而此处十颗星连在一起,意为众星环绕。可以说,《伏羲女娲图》在构图、线条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审美观念。

画作之上,《伏羲女图》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画作之下,它是一部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历史长卷。伏羲和女娲的结合,象征着人类从混沌中诞生,经历阴阳交合、生死轮回的过程,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古人认为阴阳是世界的本源,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一阴一阳创造了宇宙的万物。《伏羲女娲图》表现了宏达的宇宙观,也展现了古人对宇宙、自然、社会、生命的深刻思考。

伏羲女娲的故事作为中国创世神话的母本之一,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汉画像砖中,伏羲女娲的形象屡见不鲜,其独特的形象和象征意义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唐代画家吴道子在其作品中便多次描绘了伏羲女娲的形象,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创作技巧。

除此之外,伏羲女娲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神话传说的重要资料,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兴趣和研究热情,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作家们以伏羲女娲的故事为蓝本,创作出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易辞》《拾遗记》分别提到了伏羲作八卦、结网罟、树礼仪、改巢居、变饮食、造干戈、制瑟埙 、造书契、分晷景、定川岳、立嫁娶等丰功伟业。女娲除了《淮南子·览冥训》中讲到的“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惊天动地之举外,《风俗通义》《世本》等文献还提到了其传土造人、配置婚姻、制作笙簧的伟大业绩。现代作家鲁迅在其作品《故事新编》中,以伏羲女娲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了短篇小说《补天》,将古老的神话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文字魅力。(读者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叶海蓓)


编辑:董小玥  责编:殷华  审核:何建


相关新闻

文物档案|汉代成都的“说唱艺人”:流传千年的微笑

解码博物馆|南海博物馆:听“深蓝宝藏”诉古今

文物故事|隔四个世纪,两幅《清明上河图》有何不同

主题阅读

2024“文轩好书”⑥|写了那么多年汉字,你真的懂汉字吗?

2024“文轩好书”⑤|你真的懂审美吗?在这里找到答案

2024“文轩好书”④ | 《蜀道十讲》:探寻蜀道文化的诗意与历史长卷

读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