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本平台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机密

活动现场

汉语语法太难,孩子学不懂怎么办?王朝忠说,这其实很简单

在每年高考、中考的语文科目中,改病句是一项内容,而在改病句题目中,改语法病句又占有相当的比重,由此可见语法的重要性。

语法是语言规则的总和,是遣词造句、联句成篇必不可少的黏合剂,但它又是现代汉语体系当中很难的一部分,那我们该如何把这部分学好呢?《汉语古今通用语法》是一本汉语语法基础知识通用读物,它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对比、串联起来讲,达到了古今相融、传承贯通的效果,为读者学习汉语语法提供了一条简明、快捷的路径。

6月15日,爱读I DO周末阅读分享会2024年第三期:“融会贯通一目了然,汉语语法学习原来如此简单——《汉语古今通用语法》新书分享会”在新华文轩西南书城举行。本书作者,88岁的王朝忠老先生亲临现场与众多线上线下读者朋友围绕创作缘起、创作历程,以及他对汉语语法的创新发现和语法实践等话题作了交流分享。

微信图片_20240616104308.jpg

北宋王安石写过一首《泊船瓜洲》,其中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非常著名。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记载:“绿”字初稿用的是“到”字,接着陆续改成“过”“入”“满”等字。“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谈论诗词炼字和语法的文章多以这个故事做例证。那么,从语法上来说,这个“绿”字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就好在体现了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绿”字从词性上来讲是一个表颜色的名词,但是在这里,因为有了宾语“江南岸”,所以“绿”字就临时具有了动词的功能。此句诗也因此立刻变得形象鲜明生动起来,春风所到之处,江南岸绿色遍野,生机勃勃。王安石对词语的鉴赏,其实是一种内在的功夫。对我们普通读者而言,语法也是相当重要。比如阅读。只有当你把语法真正学会、学通了以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内化在你的阅读过程中,你不仅可以了解写作者要表达的含义,还可以在阅读中深刻感受到语言表达所产生的艺术境界。

微信图片_20240616104034.jpg

在新书分享会现场,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崔瑛以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名词活用这一语法现象为例,强调语法的重要性。在她看来,语文注重听说读写,这一切一定要以语法为支撑,如果抽离了规范的语法,这座大厦一定会摇摇欲坠。《汉语古今通用语法》就是一本非常好的语法书。“语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梯,踏踏实实学好语法,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微信图片_20240616103859.jpg

那么,究竟何为语法?王朝忠老先生解释道,汉语语法就是汉语构词、造句的规则。“我们对汉语语法讨论学习的对象是词、词素、短语、句子这四种语法单位。其中,词和词素属于词法范围,短语和句子属于句法范围。”

不过,汉语由于发展历程久远,古今变异极大,至今没有一部通用语法书。而王朝忠老先生与语法的缘分,还要从大学时代说起。“新中国成立初期,我曾就读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59年,当我请教中文系周菊吾教授一些汉语难题时,他提到了三点:一是当时只有《新华字典》,还有许多字,人们找不到字典查;二是汉字源流不清、用法不明,人们找不到可以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书籍;三是没有通用语法读物,文言文非常难懂。1960年我毕业后,一生在岗的工作内容,均与在四川大学学习的专业无关。1996年退休后,我得知周菊吾教授提到的汉语难题中,后面两大难题仍未解决。”

微信图片_20240616110855.jpg 

因为师从杨明照、周菊吾、赵振铎教授,汉语言文字功底深厚,对汉语、汉字有着深入研究,且有为往世继绝学的责任感,王朝忠老先生就以刻苦之精神,坚韧之毅力,潜下心来着力解决前述两大难题。“我仔细思考,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世间存在的万事万物,它们的矛盾与问题,总是可以有办法解决的。没有解决并不等于不能解决。于是我静下心来,潜心钻研,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作指导,从汉字、汉语言发展的全过程着眼,进行全视野深入剖析,细心对比,终于获得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汉字存在母字;二是发现汉语语法单位,它们的古今语法单位,是完全传承一致的。由于有了两大发现,这才使我有了撰写解决这两大难题的根基与落脚点。”正由于此,经过十年努力,王朝忠老先生创造性地撰写出了《汉字形义演释字典》。

640 (77)_副本.jpg

关于汉语语法,过去的专家学者,或者只讲古代汉语语法,或者只讲现代汉语语法,于是造成极大的误解,仿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是并不相关的两块,王朝忠老先生从浩如烟海语言实践中梳理出贯通古今的600多个汉语语法单位,有力地证明了,汉语语法不仅存在,而且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有着必须遵循的内在逻辑的严密系统。这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汉语古今通用语法》。本书对汉语的词法、句法及其使用规则,对汉语的各种语法单位,从定义、语法特点、古今异同、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等方面一一作了科学总结和精要阐释。

通稿定稿615266.png 

就刚才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崔瑛分享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名词活用为动词,王朝忠老先生进一步解释道,名词活用是指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里,名词依靠语法功能,临时用为动词、量词和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语法特点有三个:一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它的语法功能是在句子中作谓语动词;三是翻译时,名词动作化。那么,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使用范围有哪些呢?对此,王朝忠老先生化繁为简地将其概述为十种:代词“我”“汝”“之”“是”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有补语的主语名词或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受副词修饰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与动词并列,一起充当谓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两名词连在一起,形成主谓关系,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两名词连在一起,形成动宾关系,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主语名词重复或宾语名词重复,重复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位于被饰代词“所”后或“者”前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意动用法。

微信图片_20240616104008.jpg

“我就是要让语法学习化繁为简!”在现场,王朝忠老先生多次强调自己的创作初衷,“比如,各种语法单位的使用方法和文言文翻译要诀,均浓缩在‘语法特点’里,易学易记,非常有利于读者理解、掌握和使用。对各类文言文实词活用,详解了使用方法和翻译方法;对各类虚词,收录讲解了古今各有哪些虚词及其使用方法;对虚词的实用搭配,一一作了讲述。对汉语几千年来所展现出来的各种语言句式,它们的造句规则方法等,也一一科学总结讲清。文言文例句全部作了白话翻译同时,本书把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串联起来讲,古今传承,融会贯通,发展变异,一目了然,把深奥的汉语古今语法理论变得脉络清晰,浅显易懂,为大家简明、快捷地学习汉语语法开辟了一条崭新途径。”可以说,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广大汉语爱好者,都可以从该书中获得宝贵的学习资源和启示。正如成都市龙泉驿区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唐俊林在现场的致辞中所言:“《汉语古今通用语法》在构建我国简明通用汉语古今语法体系方面作出了突破,具有科学性、标准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解决国人学习汉语多项难题的一把钥匙。作为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它必将永远闪耀在世界人间。”

温馨提示:本次“融会贯通一目了然,汉语语法学习原来如此简单——《汉语古今通用语法》新书分享会”,读者报轩直播携手新华社现场云,通过第一读者客户端、新华社现场云客户进行了全程直播,欲观看直播回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汉语古今通用语法》新书分享会

(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编辑:王欣 责任编辑:董小玥 审核:周华

主题阅读

2024“文轩好书” ⑨ | 听说三星堆和罗丹组“CP”?——《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

2024“文轩好书”⑧丨在时代转角,遇见小巷里的温暖

2024“文轩好书”⑦ | 阿来解读杜甫成都诗,竟藏着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读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