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 本平台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机密

博物志

道·四川(102)|石棉县:藏彝走廊 红色故里

四川,古称“巴蜀”,地处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是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孕育下,形成了博大奇绝的巴蜀文化。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绚丽多彩。四川的每一个区县都有它的魅力,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系统地感知和了解这些区县。为此,我们走进四川的区县,以人文的视角,书法的品位,诗意的笔调,带你逐渐领略四川细致的美。


石棉县,处雅安之西南,居古道之要地。红军长征,渡河留史;开山采矿,工业富国;藏彝风情,代代相承。是地山川秀美、生态宜人,物华天宝、矿藏无穷,实巴蜀之明珠、大渡河中游之宝地也。

石棉县概述.jpg

▲石棉县概述(杨君伟/书)

石棉县,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大渡河中游,建县历史虽短,人文底蕴却十分深厚,是茶马古道之重镇、雅安西南之门户。

秦汉之际,石棉县域居住有笮人、邛人、徙人等部族,呈郡县与氏族部落共存的状态。唐宋时期,石棉县域各部落之地置有羁縻州。元明两代及清前期,石棉县域长期实行土司制度,置有黎州长官司、大渡河军民守御千户所等,清中后期,改土归流,石棉县域土司逐渐被废除。进入民国,石棉县域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政治指导区,以便在适当时间设县,汉族民众则由乡、保管理,归属汉源县、越嶲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棉县域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1951年6月25日,西康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雅安专区所属汉源县第四区同西昌专区所属越嶲县第五区合并新建县,因境内富藏优质石棉,定名为石绵县。1952年3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西南军政委员会“民(52)字第0204号函”复西康省人民政府,“石棉县的‘绵’字应以‘棉’字为正”。同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增建石棉县,属西康省雅安专区。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并入四川省,石棉县属四川省雅安专区。1981年,雅安专区改为雅安地区。2000年,雅安地区撤地建市,石棉县隶属雅安市,至今无变更。

茶马古道 藏彝走廊

《茶马(节选)》

秦晋有茶贾,楚蜀多茶旗。

金城洮河间,行引正参差。

绣衣来汉中,烘作相追随。

以篦计分率,半为军国资。

番马直三十,酬篦二十余。

配军与分牧,所望蕃其驹。

茶马.jpg

▲《茶马(节选)》明·汤显祖(杨君伟/书)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是古代中央王朝与西藏等地少数民族进行的一种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商业贸易。因茶马互市,一条条纵横于滇、川、藏等地之间的商道应运而生,它们组成了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干线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石棉县所在的雅安一带盛产茶叶,川藏道的起点也在雅安一带。石棉县蟹螺乡江坝村五组和猛种村一、二组至今仍存有大量茶马古道遗迹,过去接待过一批批商旅和背夫、存储过一匹匹茶包的古老村落——蟹螺堡子、猛种堡子、木耳堡子,也依然保存得较为完整,极具历史、社会、科学价值。

茶马古道是商贸之道,也是文化交流与民族迁徙之道。历史上,石棉县境内各民族迁徙频繁,汉、藏、彝等民族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以及如彝族年、尔苏藏族的石头崇拜等独特的民族风情。在今天,彝、藏等少数民族人口仍占石棉县总人口近三成,石棉县素有“藏彝走廊”的美誉。

翼王悲剧地 红军胜利场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聂荣臻题词

大渡河水险,我非石达开。

一举强渡胜,三军大步前。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聂荣臻题词  杨君伟 书.jpg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聂荣臻题词(杨君伟/书)

石棉县安顺场,北临大渡河,西靠松林河,东濒老鸦漩河,南依马鞍山,地势险要,历来为军事必争之地。这里曾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兵败之所,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之地。

1863年5月,石达开率太平天国大军西征至紫打地(即安顺场,1902年河洪冲毁田屋后,取“山镇永安、河流顺轨”意而改今名),欲渡大渡河天险。然而因缺乏船只,大军无法渡河,加之遭受清军围追堵截,以及土司千户袭击,石达开苦战一月,最终全军覆没,只留下英勇奋战的故事流传后世。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师一团在刘伯承、聂荣臻的率领下,顺利挺进安顺场。面临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以及缺乏船只的紧急情况,刘伯承、聂荣臻决定先派遣一支渡河奋勇队强渡大渡河。5月25日,以一营二连长熊尚林为队长的十七位勇士,登上木船,开始强渡。冒着枪林弹雨、死亡威胁,十七位勇士毫无畏惧,哪怕中弹负伤,也决不放弃,终于历经艰险,登上敌岸,夺取了国民党军队控制的安靖坝,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1980年,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5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正式建成开馆。2006年,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瞻仰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革命遗址、聆听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事迹。

工业建设 难忘石棉

《火浣布(节选)》

油渍或致污,投火烈焰明。

焰息布如洗,因以数段呈。

试之如所言,火浣诚副名。

初非奇特物,未见斯疑惊。

▲ 《火浣布(节选)》清·弘历  杨君伟 书.jpg

▲ 《火浣布(节选)》清·弘历(杨君伟/书)

《列子·汤问》云:“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火浣布入火不焚,且能以火去污,实际上就是用石棉纤维纺织而成的布。清乾隆年间,四川地方官员就曾采掘石棉县境内石棉以织布,进贡朝廷,乾隆对此十分高兴,这首《火浣布》即乾隆所作。

石棉县境内石棉矿藏丰富,部分石棉矿开采条件优越,甚至可以直接露天开采。石棉县名即源于“石棉”,是全国唯一以矿命名的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石棉县开采的石棉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川石棉矿与新康石棉矿是石棉县规模较大的石棉矿,所产石棉畅销国内外。1950—1985年,两矿共生产石棉83.53万吨,总产值91588.89万元,利润总额达36613.32万元。其中,四川石棉矿曾在全国石棉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1951—1958年,四川石棉矿出口石棉20857吨,占同时期全国出口石棉的87.45%。这些石棉主要销往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时移世易,石棉县工业逐渐转型升级,四川石棉矿与新康石棉矿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为石棉人留下了“不怕牺牲、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奋力开拓”的精神遗产。2018年,石棉县以建设国家石棉矿公园为目标,斥资打造的“川矿记忆”文化公园和川矿记忆陈列馆正式开放,这是雅安市第一个以工业为主题的历史陈列馆和文化公园,意义重大。

随着茶马古道上的马铃声渐渐远去,茂盛的林木再次长满石棉矿山,石棉县已由贫转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翻越群山,走入石棉县,会发现这里不仅有红色革命遗址、独特的藏彝风情,还有孟获城、王岗坪、田湾河、七里坝、三索窝等优美的自然风光。石棉,这座坐落在群山之间的城市,蕴藏了太多意料之外的精彩。(无生/文)

《石棉县》

烽烟散尽浪涛上,羁縻土司岁月长。

翼王折戟紫打地,红军胜利安顺场。

不畏艰险采石棉,远销异域望国强。

藏彝风情动人心,水秀山明岂可忘。

石棉县诗.jpg

▲石棉县(杨君伟/书)


【作者简介】


杨君伟,笔名瘦鬼,十大天府文化风尚人物、成都市金牛区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


编辑:董小玥  责编:殷华  审核:何建


相关新闻

文物故事|汉画砖上的巴蜀攻防密码

非遗传承|雨坛彩龙,舞动的“东方活龙”

天府人文|西蜀子云亭与扬雄读书台

主题阅读

“阅读+”新形态③丨水下书店的诗意栖居:当阅读遇见公园城市的生态美学

“阅读+”新形态②丨竹韵书香润山乡:以阅读点亮乡村,以公益守护乡愁

“阅读+”新形态①丨书香赋能:一家金融机构的精神成长密码

读者报